那些穿越经济周期的爆品零食,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能量饮料主要成分是咖啡因,从功能上是咖啡的代替品。美国有根基深厚的咖啡文化,虽然绝对值上能量饮料市场(约 80 亿美金)不及咖啡,但增速远胜。 ▲ 2000-2013 年咖啡、能量饮料销量增速对比(深色为能量饮料;浅色为咖啡) 能量饮料的火箭蹿升速度,首先得益于饮料行业的消费升级。对于消费者来说,传统碳酸饮料的吸引力在不断减少,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希望减少糖分的摄入。同时因为摄入咖啡因能够提神,美国有很成熟的咖啡消费习惯,含少量咖啡因的能量饮料兼具咖啡的功能,以及相对类似碳酸饮料的口感,更适合体育运动场景。在运动文化浓厚的美国社会,能量饮料无疑提供了消费者一种更酷和更优的选择。 与此同时,行业传统领军者、来自欧洲的红牛进军美国过程中,以大规模广告为营销手段宣传能量饮料,帮助 Monster Beverage 完成了消费者教育。 行业发展不意味着小企业一定有机会,大公司往往具有碾压式的优势。Monster Beverage 在品牌和人群定位上展现出与红牛的区别,产生有效竞争。 别具一格的品牌定位——从小众到大众(大部分成功品牌的共性) 避免大众传播的高成本,只选择赞助最酷的活动,比如摩托车、跳伞和摇滚音乐会,从小众文化切入,同时还培养了一群忠诚度高的粉丝。 ▲ Monster Energy 经常赞助极限运动,奠定其硬朗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极度符合 “强悍、硬朗” 的美国精神,与欧洲品牌红牛相比更加本土化,很快融入了美国市场。 上述品牌定位更有针对性瞄准美国千禧一代,千禧一代中 80 后消费能量饮料的可能性更高 64% 的千禧一代会消费能量饮料,其中 27-37 岁年龄群比 18-26 岁年龄群人均消费更高。 年龄分层的主要原因是拥有孩子的成年人会提升对能量饮料的需求。市场调查显示,68% 的父亲消费能量饮料,而且消费量在成为父亲后提高 28%。非父亲的男性群体中只有 34% 消费能量饮料。 Monster 把品牌力转化成更优成本结构,并驱动更快速的扩张 得益于能量饮料本身的品类溢价及品牌定价权,Monster 毛利水平超过 60%。高于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处于同一水平。 Monster 的净利润率在 15%-20% 之间,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才 12% 左右,行业平均水平更是仅有 3.6%。这充分展现了定价权背后的品牌作用和消费者认可度。 毛利高使得渠道更愿意增加 Monster 的货架空间,助其更快扩张市场份额。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