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优化 > 正文

内容运营:为何用户来了就走? 为何不愿贡献内容?

发布时间:2016-04-14 05:40:16 所属栏目:优化 来源:鸟哥笔记
导读:本文笔者就以UGC产品的核心问题进行剖析,使诸位不被UGC的表象迷惑了方向,读懂UGC的本质,少走弯路,更加坚定的运作下去……

隐晦的“赞”显性化

笔者在规划一个UGC产品时,一直在想,既然“赞”(受众认可)如此重要,那应当如何最大化受众的认可呢?

李少加某天啃苹果时突然灵光一现:通过某种方式,把读者隐晦的赞呈现出来!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业界暂时罕有所见。

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有一个习惯,内心其实很赞赏某事物,但又不进行表达,好像有个词叫“闷骚”……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可获取的参数将这种隐晦的赞显性化。

哪个产品能很好的挖掘出这50%隐晦的赞,我相信这个产品就成功一半了。

以上是从内容消费者的角度为生产者提供的激励。

另外,UGC平台方有哪些激励措施能进一步刺激内容生产者的嗨点呢?

以下手段在一定的时期内也非常有效:

门槛化认证、加V特权、签约作者等……

例如,微信公众号的原创认证、微博的橙V、知乎的专栏、简书的签约作者等等。特权的目的是让对方感知到他的与众不同。那么,下面设置特权时自然会遇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何设置门槛条件?

注册时间、粉丝数、输出的内容数量、频率?

笔者认为,这些可以作为参数之一,但不是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内容的质量,质量,质量,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内容质量量化后的指标才是核心!士为知己者死。

体现内容质量的指标有哪些?阅读数与点赞数的比例(不是阅读数)、收藏量、转发分享量、打赏数目等等。

四、激励内容消费者的核心要素

对于内容消费者,既然他愿意来到你的平台,说明上面有些价值内容是他需要的, 无论是知识也好、附近的人也好、美女视频亦或音乐电台……平台的内容本身就已经是他们的需求。

因而,对于内容消费者的设计运营考量,我认为逆向思考更为有效:

如何不让内容消费者反感你的平台?

内容消费者反感的因素只要有三个:

信息噪音

一句话,别让我看我不想看的,让我尽可能高效获取我想看的。

例如,我一男屌上陌陌来就是为了约pao的,结果附近的人显示的全是一帮抠脚大汉是什么意思?删……

质量水化

内容质量水化是很多UGC平台在全面推广后都会出现的问题,由于前期的关联链(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没控制好,致使劣币驱逐良币,或者高质量内容被稀释。

例如知乎的微博化、段子化,让严肃认真获取学问的童鞋伤透了心。删……

有求无回

这种情况在“非平等关系”的开放型UGC平台上将已然属于常情,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例如:

知乎上认真提出一个问题,无人搭理(许多答主都视关注人数回答问题的);

微博上私信一些人,没回应(对方或许是大V);

或者在陌陌上,跟十几个美女搭话,没一人回应也是正常的事(据说一个美女平均有上百人搭话);

……这些情况对于广大用户也算是某种程度的伤害。

上面这三个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运营策略进行补救的:

针对内容水化:

常见的策略是门槛限制,早期论坛也经常采用类似的策略,例如用户注册时间、活跃时间、内容长度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发帖

另外对于用户基数大的平台可以考虑进行内容隔离,你喜欢二次元,我钟情小清新,你关注你的我关注我的咱俩井水不犯河水

重运营策略还可以采用机器结合人工审核发布的模式

针对有求无回:

李少加对此给出一个启发思路:采用柔性反馈。

什么是柔性反馈呢?例如,对于“勾搭”回复率较低的用户,进行提示答复率可能会比较低,一方面降低用户的期待,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推荐一些其他答复率较高的用户供其选择。

让供需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是个非常实用的思想。

针对信息噪音……这个问题会在下文“优质内容的流动”中具体阐述。

必须说明的是,是药三分毒,任何解决策略都会有相应的负面影响,实际的产品运营设计时,必须结合自己平台的特性多次进行A/B测试,择优取之。

至于其他诸如活跃度奖励、积分等等,用得好就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当就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了,时下效用已经有所下降。

五、为何需要让优质内容流动起来

优质内容正如活水,一个健康的生态必然处处活水、处处盎然:

优质内容的流动能让内容消费者的时间效率最大化;

内容生产者获得的激励反馈的概率最大化,激励其输出更优质的内容;

UGC平台粘性更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UGC平台的用户达到一定量级,随着内容广度、深度的急剧扩大,相应的副作用:信息噪音,必然出现。

这种情况往往被众多用户解读为内容的“水化”。其实,水化只是表象,本质是你想要看的内容被冲淡了,难以进入你的视野,因而感知上你会觉得变水了。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