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下检测内存泄漏
就可以将客户源文件中的对于全局缺省的 new operator 的调用替换为 new (__FILE__,__LINE__) 调用,而该形式的new operator将调用我们的operator new (size_t nSize, char* pszFileName, int nLineNum),其中 nSize 是由 new operator 计算并传入的,而 new 调用点的文件名和行号是由我们自定义版本的 new operator 传入的。我们建议在所有用户自己的源代码文件中都加入上述宏,如果有的文件中使用内存检测子系统而有的没有,则子系统将可能因无法监控整个系统而输出一些泄漏警告。 再说第二个问题。我们用于管理客户信息的这个 map 必须在客户程序第一次调用 new operator 或者 delete operator 之前被创建,而且在最后一个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 调用之后进行泄漏信息的打印,也就是说它需要先于客户程序而出生,而在客户程序退出之后进行分析。能够包容客户程序生命周期的确有一人--全局对象(appMemory)。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类来封装这个 map 以及这对它的插入删除操作,然后构造这个类的一个全局对象(appMemory),在全局对象(appMemory)的构造函数中创建并初始化这个数据结构,而在其析构函数中对数据结构中剩余数据进行分析和输出。Operator new 中将调用这个全局对象(appMemory)的 insert 接口将指针、文件名、行号、内存块大小等信息以指针值为 key 记录到 map 中,在 operator delete 中调用 erase 接口将对应指针值的 map 中的数据项删除,注意不要忘了对 map 的访问需要进行互斥同步,因为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多个线程进行堆上的内存操作。 好啦,内存检测的基本功能已经具备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为了检测内存泄漏,在全局的 operator new 增加了一层间接性,同时为了保证对数据结构的安全访问增加了互斥,这些都会降低程序运行的效率。因此我们需要让用户能够方便的 enable 和 disable 这个内存检测功能,毕竟内存泄漏的检测应该在程序的调试和测试阶段完成。我们可以使用条件编译的特性,在用户被检测文件中使用如下宏定义: #include "MemRecord.h" #if defined( MEM_DEBUG ) #define new DEBUG_NEW #endif 当用户需要使用内存检测时,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对被检测文件进行编译g++ -c -DMEM_DEBUG xxxxxx.cpp。就可以 enable 内存检测功能,而用户程序正式发布时,可以去掉 -DMEM_DEBUG 编译开关来 disable 内存检测功能,消除内存检测带来的效率影响。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