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友家保洁员和青年程序员,两个人的互联网
刚拿到手机时,刘春燕很是茫然,她连开机关机都不会。公司的领班教了她很长时间,她才懂得开关机和打电话,发短信迟迟学不会。一天晚上,刘春燕在家捣鼓手机,想试试给领班发一条“你好”的短信,手忙脚乱中,她打了个“一”发送给了主管。 刘春燕看着屏幕“发送成功”四个字,吓得惊慌失措,耳朵一下子烧起来,她赶紧给主管打电话解释,生怕主管责怪她。“我们主管人好,没有怪我,这下我是不敢乱发短信了。”刘春燕懊恼了几天。 最初的日子里,对未知的恐惧笼罩着她。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门保洁,她拖着东西进了住户的家门,慌乱地不知道该做什么,头一直低着,不敢看住户的脸。 现在,刘春燕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手机,随身配备两台智能手机,会聊微信QQ,跟住户聊天时,喜欢把儿子跟女朋友的照片翻出来给住户看。 在所有的保洁住户里,徐明是刘春燕最喜欢的那一类。徐明从来不催她按时到达,打扫时也不站在一旁检查,他常常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一眼都不会出来看,等到她打扫完去敲他的门,他才探出头,签完字,立马又回屋了。 她通常是在周末时去徐明家打扫,他常常加班,回家颇晚,这时候他就会给刘春燕打电话,把原本安排在工作日的保洁推迟到周末。刘春燕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像徐明一样“有出息”。 徐明是在大四的时候决定来北京的,虽然常常加班,但他的工作算是小有成就。有一次打车,师傅举着手机问他,为什么有明星给他发消息,徐明告诉他,这是一个活动,并不是真的明星发消息,而且,这个活动是他做的。 过活 2015年的年终大会,在几千双眼睛的关注下,刘春燕上台领奖,她出了一身的汗,紧张得一直低着头。轮到她发言时,她学着前面的人,声音颤抖地说:“感谢公司,感谢领班,感谢这份工作,让我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 徐明的生活还算体面,电视上呈现出的北漂的艰辛,徐明没有体会过。他一来就住进了干净宽敞的小区,每天打车上班,9点后下班,打车公司报销。他吃自己想吃的食物,去想去的地方,下班回家刷朋友圈,周末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 他连一次也没想过,在这个年代,自己认识的人当中,会有人因为舍不得买水喝而患病。 刘春燕初到北京时,身上带的一千多块钱很快就花光了。第一个月,刘春燕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能赚多少钱,处处省着捏着。她每日只买馒头,就着家里寄来的干豇豆吃,她嫌北京新鲜蔬菜卖得太贵,从来不买。7月燥热难耐,刘春燕辗转于各小区之间,舍不得买瓶装水。 长期干渴,加上地下室湿热,刘春燕还未领到一分钱,就患了一次病。她在家歇了一天,再站起来时,发现浑身无力,身子直往下倒。她抱怨这的药太贵。她在东北的丈夫急了:“快回来吧,别死在北京了。” 起初,刘春燕不熟悉北京的地理位置,常常接到单子后找不到住户的家,她通常白天找地方,晚上干活。最费力的一次,她花了三天才找到那家,做了一次保洁后,那家人就搬走了。 第一个月发工资时,刘春燕领到了4180元。最多的一个月,她拿到7900元的工资。她吃穿住行全部的花费控制在一千元,剩下的悉数都寄给家里。 刘春燕在北京不认识几个人,她的生活圈子几乎就是她的同事。领班在北京工作十多年了,见了许多新鲜事。在刘春燕心里,领班是一个经历丰富得可以拍电视剧的人。 在她住的地下室里,隔壁也是和她一样的保洁,另一个较大的房间,住着一对夫妻和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男人才27岁,是送外卖的。偶尔闲时,他们会坐在一起聊天。 他们都是倚仗移动互联网讨生活的人。送外卖的阿龙每天9点上班,外卖员集合后便分散到各处,阿龙爱待在麦当劳里,那里环境好,冬暖夏凉。外卖员们各自抱着手机,关注最新出现的配送单,谁手快抢到就谁送。每一单大概收入5到10元。阿龙每天可以做30单左右。 在送外卖前,阿龙原本是一名电气自动化调试员,他中专毕业,学习的就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妻子怀孕后,为了照料老婆孩子,他开始干起了送外卖的工作。这个工作只在饭点忙几个小时,闲下来他就回家给老婆孩子做饭吃。 “这份工作能够让我自己安排时间。” 但阿龙从心底上是瞧不上这份工作的,他时常向人抱怨:“你要是找老公,愿意找个送外卖的吗?” 阿龙对这个社会的体会更为敏感。从农村到城市,他觉得自己和别人错开了一个阶层。有了孩子之后,阿龙常常想,别人家的孩子生下来就住大房子,睡小摇篮,上好学校,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窝在10平米的小房子里。想到这些,他心生愤慨,认为自己遭到了不公。 刘春燕从心底里是不认同阿龙的。她告诉拉勾网,她喜欢北京,她在这里赚钱,付得起孩子的学费,还见识到很多能干的先生女士,他们待她都很好。她觉得自己很幸运。 刘春燕春节回家,时常跟家人感叹自己进了一个好公司。这里不拖欠工资,干得多赚得多,年底的时候,每人发了200元的红包。
2015年的年终大会,刘春燕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在几千双眼睛的关注下,刘春燕上台领奖,她出了一身的汗,紧张得一直低着头。轮到她发言时,她学着前面的人,声音颤抖地说:“感谢公司,感谢领班,感谢这份工作,让我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 理想和现实 刘春燕眼中的徐明仍是遥不可及的“领导”,徐明眼中的刘春燕,仍是没有烦恼的“过客”,互联网让他们产生了微弱的联系,他们都朝着梦想靠近,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发出叹息。 天已经黑了。徐明听到客厅刘春燕打扫的声音,忽然想起应该给家里打个电话。简单聊了几句,他出屋准备煮元宵。一袋儿太多,他煮了一半,剩下一半放在冰箱。刘春燕正在客厅做收尾的工作。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