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大数据到底在用什么姿势塑造我们?

发布时间:2016-03-18 07:41:3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雷锋网
导读:从庞杂的数据背后挖掘、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找出更符合用户「口味」的产品和服务,并结合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自身,就是大数据的价值。

以前做美甲的时候,我们设想的商业模式,有一项就是从上游,了解美甲师用品的情况,跟生产厂家合作,把控渠道;另外就是从下游,知道用户的情况,从而也能够跟其他美业产品合作(定向帮你把产品带到家里,河狸家其实已经在做),来让用户数据产生价值。

我之前听说饿了么在尝试一项新服务,就是为餐馆提供食材。乍一听有点怪,但后来想想的确是再合理不过。除了饿了么还有谁更能清楚某块区域的餐品售卖数据呢?这地方萝卜白菜卖得多、有多少量,饿了么清楚得很,跟农场谈合作,可以很好地把控上游渠道。

大数据到底在用什么姿势塑造我们?

这阶段的大数据,已经可以成为产品,为用户直接服务。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知道你发现没,通过我们行为数据这些元数据,我们已经在慢慢被量化的信息给描述出来了。看到这些数字(一年花了多少钱、在哪方面花的钱等等)已经对这个人可以有相对粗糙的认识了。

而大数据最终的形态开始初现。

4. 大数据应用的第三阶段:塑造我们。

我之前也总是对行为数据表示不屑。你知道我在淘宝买了点东西、跟谁微信聊了几句话、去百度随便查了点东西,就能知道我是什么人了?

还真的可以。只要数据保质保量。

我知道你一个月没买避孕套这两天突然买了三盒,那可能是你要跟异地恋的女朋友见面了;我发现你微信跟异地的某个妹子聊得特别多、经常还视频,那这大概就是你异地的女朋友;我了解你在百度一直搜东南亚的机票和旅行攻略,那我知道你可能要去那里玩。

就是这么简单的三条元数据,我就能推测出来,你很大概率上,最近要跟女朋友一起去东南亚旅行。

说实话,做这么基础的逻辑推断,比下围棋容易多了。

这是说明元数据能够推理信息的逻辑性。而对于可获取的元数据,也越来越多了。

你打电话时,可以知道你给谁打(妇科医生?要生孩子了。律师?最近有官司。)

你买东西时,可以知道你的消费能力、家庭状况、喜好甚至性格(高端笔记本?爱玩游戏。蜡笔和简笔画册?家里有小孩。)

你出门消费时,可以知道你的生活习惯和个人情况(健身房?应该很健康。经常大保健?可能身体比较虚。)

你加别人微信时,可以知道你的社交圈子(认识李开复?应该不是一般人。通讯录里都是快递员?那可能也是快递员。)

作为这些产品的数据的拥有者,我完全不需要派个私家侦探来跟踪你。只需要等你自己乖乖把这些数据送上来。

春节的时候,支付宝为什么要和微信争抢小额支付和社交场景的支付?不是为了那点手续费,就是为了它缺失的社交支付这一块。这块数据的价值,远超想象。

未来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将有大量的数据记录。我们的行为会变成一串串数字成为可量化的数据,成为描述我们的信息。我们工作用云笔记、吃饭用饿了么、打车用滴滴、搜东西用百度、社交用微信,每一步都事无巨细被记了下来。

不信你可以翻出你历史所有在百度或者 Google 的搜索记录来,对你生活的描述绝对比你自己的日记都要真实。

这些数据将被转换成有价值的商业数据,来描述你各方面的信息。你喜欢黑色的衣服、你喜欢胸大的妹子、你比较文艺、你有高度近视、你最近刚失恋...... 关于你,可能这些数据比你爹妈都要清楚。

5 . 最终,我们本身就是可以被量化的大数据对象,不存在多层的逻辑了

这样的未来自然有利有弊。利是我们无处不在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我们看到的每一条广告都会是我们自己喜欢的,我们查的每一条搜索记录都是根据我们特点来推荐的,我们在加好友时系统甚至都可以说他是不是会跟我们合得来。

弊在于,我们的隐私就暴露无疑。只要数据的拥有者想做点坏事,那真的是什么都有可能。

大数据绝不会止步在为决策仅仅提供帮助,它的终极形态就是可以用海量的数据描述我们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当达到这一步时,现在所谓的市场调研、用户分析就都是小儿科了。

因为,大数据已经完全能够塑造出我们了。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