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迎来新风口,百度金融们将乘风破浪
不能说这种做法不对,只是在BAT这种巨头看来,这些做法都太过粗放、小儿科,远不如体系内的转化来的更为平滑、无缝。BAT所长,其实就是通过体系构建场景,让用户自然而然的去购买消费金融产品。今天春节支付宝的咻一咻、百度钱包的跨年红包其实都是这种场景金融的最佳案例。 做场景金融最基本的前提是要精准抓住主流人群的消费场景,而常见消费场景渗透包括三种,通俗来讲就是满足用户“花钱”、“钱生钱”、“钱生价值”的三层需求。支付宝、蚂蚁花呗等支持的电商消费、百度钱包支持的O2O线下消费即是最基本的“花钱”场景,满足的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钱生钱”则多出现在理财、股票、保险等领域,如蚂蚁聚宝、腾讯理财通、百度的股市通等产品,满足的是居民的投资需求;最后一种场景,则是通过消费的形式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如百度金融的教育信贷、趣分期等产品,满足的是居民的自我价值提升需求。而几种需求直接代表的是其背后的几种消费场景,而这些正是BAT巨头的长处:利用自己的用户数量优势,串联起用户生活所需的多样消费场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此次《意见》的出台,相信会让互金企业更为重视对于用户的耕耘。互金企业未来可能会把消费场景放在重要位置,以此转化更多用户。 3、大数据处理能力支撑 风控实力成核心竞争力 除了用户和场景之外,风控可能是今天互联网金融行业各个竞争者的核心竞争力。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阻碍便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分散,而在消费金融的链条上又特别容易造假。由于消费金融最近两年才开始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上生成的P2P互金企业消费数据积累不够,目前多数消费金融违约数据没有计入央行征信体系,这都对消费金融的风控提出了挑战,未来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风控的竞争。 风控的核心是征信能力,征信能力就是说你怎么去发现这些客户未来还款行为或者欺诈行为的变量,而征信的核心就在数据。 在红利期,风控体系的作用只会有增无减。在这里,只有能够掌握数据的企业,才能真正把握住风控。风控层面上,各家都在构建“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风控体系。阿里在通过连接社交工具的方式展开综合算法。今天的阿里收购一大批社交工具甚至是把支付宝做成社交工具的作用,其实就是通过社交工具这种日常应用以及淘宝、天猫这样的购物软件结合在一起,塑造用户画像,为金融业务提供风控支撑。 互金企业更多还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展开风控建设。目前互金企业之间由于数据相对不透明,其实在这一点上较为薄弱。但这恰恰又是百度、阿里们的强项,百度在搜索引擎以及生活服务领域的数据有“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为风控构建核心竞争力。在今年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百度总裁张亚勤也谈到,人工智能正进入到投资、风险通知等金融决策领域,“改造金融”一说绝非夸张。张亚勤说,以消费金融为例,客户端要和百度场景结合起来,才能降低风险,例如百度拥有位置信息、搜索行为等大数据,如果和传统银行征信信息结合,可以降低风险。 在未来消费金融驱动消费转型的过程之中,大数据在用户画像的素描上将更为重要,未来比拼的还是各家对于数据的熟练运用能力。无论是社交还是人工智能的手段进行切入,都是极具创造力的做法。 写在最后: 这次政策红利带来了互金行业的新风口。乘着这一轮春风,其实消费作为经济驱动力的模式也正在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过去经济学家常常提倡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运用财政赤字,以刺激市场需求。但如今这种利用消费金融作为内需杠杆的方式可能是如今“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一种创造性做法,也代表了未来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钛媒体2015年度获奖作者,百度百家认证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微信公众号“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