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为何能成功偷袭支付宝?答案全在这6个词里
第一个词:社交 即,社交支付培养使用习惯 微信与支付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微信是基于庞大用户的社交网络的支付手段,所以激发用户使用且逐步培养起使用习惯,也必须从社交入手。也就是这部分所说的社交支付。 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支付:在微信推出支付功能的时候,已经有将近5亿用户,所以微信除了增加“游戏中心、表情商店”这些小额高频支付场景之外,还增加了社交支付的的场景,比如红包、转账、收付款。这些功能在微信这种社交APP中推出后,会因为社交APP本身的人与人的连接性,而天然容易被接受,而且熟人之间吃饭、借钱等的小额金钱来往本来就很频繁,因此社交APP增加社交支付功能,就能迅速被推动起来。 而支付宝虽然用户多、历史久、单笔交易金额巨大,但是支付宝的用户毕竟是单兵作战的,因为不能串成串,也就不能形成集团作战优势。 人与企业之间的社交支付:虽然微信和淘宝都有“人与企业”的联系,但是支付宝的仅仅是金钱货物的买卖关系,而人与企业的亲密性不足。而微信上的“人与企业”的关系本没有金钱来往的,让用户感觉在微信上其实是“人与企业的社交”,所以容易让“人与企业”形成更加亲密的互动关系。因此,微信支付容易获得用户和企业的双重喜爱。 可以说,没有微信庞大的社交网络圈,就不可能会有微信支付这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支付宝想要基于购物场景发展社交网络圈,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困难的,起码不是来往这样的平台,或许钉钉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词:游戏 即,游戏化思维激起使用热情(非指游戏中心) 微信支付在绑卡数量暴涨的过程中,红包和摇一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两个功能就是很好地将游戏化思维运用到了微信支付之中。 微信红包:关键在于加入了“抢”的动作。相比支付宝的输入口令、讨要红包的方式,微信的“抢”的动作更具有趣味性,更容易激发用户的参与。抢红包不在于抢到金额多少,而是满足了“抢到手、可能抢到高额”的好胜、好奇心理,即使定额红包的金额与此相同,给到用户的兴奋感也会弱很多。 而且对于发红包的人来说,看着大家抢自己发出的红包,也可以YY一下自己当“土豪”的满足感。微信红包的诞生,让微信群顿时有了生机,这种小额的互动方式激活了微信很多的僵尸群,也因此而产生了更多的微信群。另外,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夫妻、恋人、母女之间在重要日子发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微信红包,也变成了增添生活情趣的游戏之一。 微信摇一摇: 2015年春节微信赞助春晚,摇红包成了当晚最火的节目,在第二天的朋友圈纷纷晒出手机屏幕摔碎的有趣画面……之所以摇红包能引起观众的如此强烈的反应,也在于“摇红包”这个动作本身就是采用了游戏化思维,摇到多少钱是其次的,摇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微信不但迅速增加了绑卡数量,而且红包也成为了微信的标志性名词,摇一摇也走出了摇人的单一性、而变成了微信的具有广泛意义的标志性动作。所以读者朋友们,相比支付宝的输入口令、接龙,你们觉得得哪个更有趣→更想参与→参与热情更高呢? 第三个词:先机 即:抢先布局,打造移动支付的强关联 微信和支付宝都在提前布局移动支付的合作伙伴,而且支付宝布局地更早,微信支付属于后来者。但是在部分领域,微信显然下手更快、更准。 出行APP:出行APP的支付功能,是最典型的移动支付的场景。腾讯阿里分别投资了滴滴和快的。随着滴滴快的补贴大战的愈演愈烈,微信支付、支付宝也逐渐更多地进入了用户的移动支付视野。而滴滴壮大的速度显然远远快于快的,因此微信支付也被更多的用户所认知并使用。 就餐APP:就餐显然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移动支付场景。腾讯也稳准狠地看中了就餐首选APP——大众点评网,微信支付也更多地进入了就餐这一移动支付场景。 购物APP:购物APP不属于典型的移动支付领域,但是风头正劲的“美丽说”、特征鲜明的“京东”,显然微信支付也能在支付宝身上稍稍抢夺一些大额支付份额。 并不是说腾讯在每个领域都能抢夺先机,但是在出行、就餐两个典型的移动支付场景中的抢夺了两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显然腾讯更高一筹。微信自然也成了腾讯最大的获益者。 第四个词:随时 即:随时微信,随时微信支付 我们先看两组数据和和一个感性认知 第一组数据:用户在微信这种社交APP上的活跃度要远大于淘宝这种网络购物平台。因此,平时使用率更多的平台上的支付方式就会更容易让人想起来。 数据及图表来源于www.199it.com 第二组数据: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微信这种社交APP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使用淘宝这种网络购物平台就有了显著差异。因此在不同场景下,用户想起微信支付的可能性也不会有太大差异。另外,用户在玩微信的时候,服务员询问“请问您使用微信支付呢还是支付宝支付呢”?沉浸在微信的聊天、刷屏模式中的用户,会不加思索的说:“微信支付吧”! 数据及图表来源于www.199it.com 还有一个感性认知:微信的扫一扫被用在多种场景下,比如扫二维码、扫街景……因此,当要用到扫一扫功能付款的时候,用户头脑中的那根弦也会自动蹦到“微信支付”上去。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