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手机继续重组:追赶华为 重回第一梯队
尽管杨元庆和当时的移动统帅刘军在各个公开场合发话称,要将移动业务作为重要业务来发展,“但联想对移动业务的战略并不清晰,在战略层面该业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连帅说,而联想在安卓智能机的运作方面有投入但是没有太多产出。 联想手机的产品质量多少证明了这样的说法。当年的乐Phone手机凭借漂亮的外形、靓丽的屏幕吸引了运营商和消费者的眼球,2680元的套餐价格那时可和HTC等品牌比肩。但是营销和外观设计并没有掩盖产品质量带来的问题。 前期成功吸引了大家关注的乐Phone真正到了消费者手里之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购买过乐Phone的用户评价,称在使用这款手机半年后出现了触屏失灵、屏幕边角翘起等现象。据连帅介绍,在当时智能机技术积累不足的条件下,部件良品率和制程可靠性远远没有现在这么高,移动业务团队的技术积累和人员的储备还不足。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是,产品前期宣传得越好,但由于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后期给用户带来的失望也就越大。一位与连帅不在同一部门的受访者杨彦(化名)则讲述了当时联想移动的另一种状态:十分激进,会为了创新而创新,甚至规定每款手机有几个创新点,但在实现创新的投入上却最终无法得到保证。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一些比较畸形的手机出现,例如一款被命名为S1的手机前置两个摄像头。通常市面上的手机要么前后各有一个摄像头,要么后置双摄像头,而前置两个摄像头的极为少见。且不说这种设计是否能给用户带来实际的使用价值,因为一些产品技术Bug得不到解决,跟不上营销节奏,该产品无奈被取消了国内上市计划。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联想移动宁可项目流产、也不愿迎难而上的心态。 2014年年初,联想买下了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让外界侧目。两年后,联想移动市场份额并没有因此获得较大的增长。而一直到2016年2月发布的最新财报中,摩托罗拉业务部分才首次收支平衡。联想对摩托罗拉业绩的承诺让这家公司背负巨大的压力,也让其移动业务走到了风口浪尖上。 已被业界广泛熟知的是,联想的发展模式是贸工技,而华为是技工贸。“联想移动大部分手机产品都以外包形式研发生产完成的,只有少数高端产品用自己团队研发。”连帅如此描述联想移动产品研发生产的整体特点。这里的外包指将产品交给IDH来设计,也是业界中低端产品通常采用的方式。 所谓贸工技,是柳传志早在1995年提出的一种联想的发展思路,即先有贸易、再到工厂生产线,技术研究作为市场的支撑。展开来理解,这种模式靠贸易来推动,然后将贸易中的需求信息反馈给工厂,在生产环节中来调整。这样一来技术部门的研究是为生产和贸易服务的。而技工贸刚好相反,是以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成果来推动生产和贸易领域。 之前有人统计过联想2006年至2015年十年时间的总研发投入为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一年的研发支出。这个巨大的反差也直观体现了两家公司理念上的巨大差距。如今联想元老级人物刘军已经离职,联想移动业务转由陈旭东带领,这次架构调整之后Aymar deLencquesaing也推到了此前刘军的位置。陈旭东是PC业务出身,并不熟悉手机产品,尽管曾负责过一段联想极力想要推进的互联网子公司“神奇工场”。 在大部分联想员工眼中,陈旭东身上多少有些产品经理的影子。他不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但会像很多理科生那样去钻研产品,在会议上和大家探讨某款手机的功能有哪些可取之处,自己的产品是否可以做改进等等。 不过陈旭东之外的联想移动管理层大多对新兴的数码产品并不感冒,“他们不会像雷军和罗永浩一样对自己的产品提出优化意见。”杨彦说。按杨彦的说法,联想移动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清晰的产品规划,各产品之间也不具备延续性。陈旭东主管移动业务后声称国内市场只有MOTO和乐檬两个品牌,乐檬K3及K3 Note产品的布局原本合理,也能和魅蓝、红米进行对比,可延续呈脉络发展,但后来却又发布了“乐檬3”,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 联想也有尝试去倾听用户的声音。例如将一些销售人员和KOL(关键意见领袖)请到一个屋子里和几十个产品研发部门的人对聊,尽管他们常常提出很多尖锐的质疑,研发人员当面也会接受。 但接下来才是棘手的问题,联想移动的老臣和有经验的员工几乎都离开了,真正能够力挽狂澜的人似乎还没出现,再考虑到时间成本,伴随联想壮大的“PC老臣”们又不懂手机,联想移动要怎么解决这种“死局”? 至于联想将宝押在收购来的Moto和海外市场上,连帅并不认同。“Moto是个老去的品牌,虽然在国外市场还有一定优势,但在国内市场水土不服,他们退出中国市场就是证明。”他表示,除非出现奇迹,一个“死去”的品牌很难重新回归到市场。 更何况现在联想决定以Moto品牌主导联想移动,那些沾染了摩托罗拉大企业病的员工是否能担此重任还无法定论。早在今年2月份,就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联想旗下的独立子手机品牌ZUK(前身为神奇工厂)很可能会并入联想移动。而4月1日联想的内部信终于证实了这一消息。 信中称,“新的财年,ZUK产品将成为联想手机旗下的重要产品系列之一。同时,神奇工场将在MBG中国的组织里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包括产品设计、软硬件开发、应用商店、游戏、用户经营等方面。” 涉及到ZUK的管理者,其CEO常程将会担任首席客户体验官,负责端到端用户体验,包括生态系统与云服务,应用商店与游戏,用户中心平台,以及供应链与客户服务的运营管理。陈宇则负责手机产品研发,包括产品设计、硬件开发、软件及应用开发,以及产品质量管理。这样的变化,意味着ZUK曾经试图扮演的“联想移动试验田”的计划失败了,也意味着联想失去了依靠内部竞争诞生类似荣耀、小米这样品牌的机会。 现在,就连联想最引以为豪的PC业务也多了一个潜在的强劲对手——华为在前不久的MWC上发布了自己的首款PC产品,定价并不便宜。如果华为以做手机的态度去做PC,也难保不会抢食联想的市场份额。 “多一个竞争对手或少一个竞争对手对联想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联想以往也都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任何一个新的竞争对手,也需要学习的时间。就像联想进入手机市场,最后发现跟做PC不一样。做手机的厂商贸然进入PC,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忠告。”对此,杨元庆公开评价说。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