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生产力指南 iPad怎么使用更能发挥作用
分配任务也是清空收件箱的过程,同时也是清洗数据的过程: 从属于哪个项目?属于哪种情境?是否需要标记?持续时间?什么时候开始?截止到什么时候?是否重复进行? 上述几个要素必须认真仔细地填写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透视里实现神器效果。 文件夹分类 目前我的文件夹主要根据项目的种类以及我的身份分成以下几个: 工作:包括自媒体撰稿、专栏约稿写书计划等等;家庭:父母、妻子、猫咪以及其他家庭的事情;个人:自身兴趣、想法、学习方面的计划;Template:用在 Macbook 的自动化模板; 上述三大文件夹之下是具体的项目,同时文件夹也可以嵌套文件夹,以更好地实现管理。OmniFocus 强调「任务」是最小的单位,是可以执行的动作,几乎只需要一个步骤,如果还需要多个步骤,那么这个「任务」就是「项目」。 透视功能 透视是整个OmniFocus的核心功能。本质上说,透视不过是查看任务的一种方式,但却是一种灵活、自定义的强大方式。 具体到我的透视设置: 早晨:通过时间和地点(家里)筛选出来的任务;在路上:适合上下班路上完成的任务;最重要:每天必须做完的事情;工作盒子:查看还未开始的任务;跟进:交给别人去做或者要持续关注的任务;经验教训:记录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 每天我的工作就是查看这些透视表。由于在收件箱任务分配时严格遵循了数据清洗的原则,因此透视表做起来也非常简单高效。 行动 数据再完整、分类再好,没有行动依然没有意义。而如何高效地做事,我的解决思路是「番茄工作法」——将任务分解为多个 25 分钟的小任务,我用 Be Focused实现这种方法: 你只需给接下来 25 分钟的工作命名,然后开始计时就好了,比如上图就是我设置的「完成 iPad 生产力最后一个章节」,25 分钟后系统会提示你选择休息 5分钟还是再来一个「番茄钟」(25分钟)。 回顾和预测 大概去年 7 月份的时候,我曾用过大约 4 个月的 Todoist,并且花钱升级为高级用户,但事实上体验并不好,比如没有检查功能。所谓「检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去审视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找到不足并及时调整,这是整个流程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精力管理的预测主要针对接下来的任务,虽然也是 OmniFocus 里的一个功能,但我用的比较少。我更倾向于使用日历来安排一些固定的事情,比如生活里重要的纪念日以及工作方面的重要约会和会议,目前我用 Fantastical来管理日程: 知识管理 严格意义上说,我对知识管理的思考并非 iPad 特有的,不过鉴于目前我的主力生产工具就是 iPad ,因此也把这块内容整理出来。 Evernote一直作为我的主力知识管理工具,有「主力」那就一定有「替补」,我理想中的知识管理管理工具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便捷的信息整合能力;强大的搜索能力;跨平台的编辑能力,尤其是 Markdown 文本的支持; 我不断尝试了多种工具,譬如 Mdwiki、Ulysses、Simplenote等等,但绝大多数在信息收集和整合方面毫无建树,甚至也无法完成基本的搜索。比较一圈之后,Evernote 似乎最合适,尤其是信息收集方面,你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将信息保存到 Evernote,譬如上文介绍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一键到 Evernote。而平时我在 Safari 上收集资料的一般流程是:看到好文章——启动 Safari 的阅读模式——然后将全文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 Evernote: 上述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章原来的版式,并且保留原文链接地址,有助于今后的查询。 我更看重的是 Evernote 的搜索能力,下图是官方提供的一些搜索语法,更多语法可参见 Evernote 官方帮助(印象笔记也适用)。 在信息收集、内部搜索等基础功能之外,Evernote 最被人吐槽的就是编辑功能复杂,尤其是在移动端,不论是在 iPad mini 4 还是 iPhone 6s,编辑时都会出现卡顿现象。另外一点被人吐槽的就是,至今也不支持 Markdown。 我的一个解决思路还是借助 Drafts,用 Markdown 语法整理笔记,并将文本内容发送到 Evernote,为此,我在 Drafts 里新建了一个 Action,一定要在格式上勾选「Text」: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