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璨连载|3.3 内容运营:从调性与定位的落地到UGC生态的搭建
(五) 而在今天的连载里,我想先聊一下内容生产这部分最复杂、难度可能最大的一个分支——UGC内容的生产。 在互联网行业做过内容的都知道,有且仅有两种内容生产模式: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专业内容生产模式)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简单说,二者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是你雇了一批员工或付费请了一群专栏作家来生产内容的方式,好比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或少量内容型产品如好奇心日报等;后者则是开放的任凭你的用户去发言和生产内容,你再从中去挑选和甄别优质内容的方式,好比社区和论坛如知乎、豆瓣等。 上述两种模式,并无绝对好坏,PGC模式相对更可控,但基本是个劳动密集型的逻辑,随着内容量越来越大,你的运营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而UGC模式虽然听起来更轻巧,但运营的过程会极其艰难,甚至是九死一生。 在以上两种模式下,做好内容生产的关注点是会有所不同的,但UGC维度下的内容生产通路构建,明显难度要远大于PGC。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一个UGC社区的典型内容生产通路(注意,这里只关注生产),应该讲,几乎所有UGC产品从初始到逐渐成熟的内容生产通路,都是符合这个逻辑的。 注意,对UGC型的内容生态来说,“优质内容如何被生产出来”到“优质内容如何可以持续被生产出来”这两个问题,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在下面这个这个生产通路中得到答案。 依照上图,整个这个内容生产通路实际上又会分为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内容初始化。 简单说,当你新上线了一个UGC的产品,这个产品最初一定是什么也没有的,所以,你能想象一个什么也没有,看起来一点人气也没有的产品会有用户愿意进来玩吗?因而,为了能够让这个产品对用户还能有点儿吸引力,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往里灌点儿东西,让它看起来先能有点儿人气。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