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我在京东做产品——巨头内部创新的红与黑

发布时间:2016-05-04 22:48:51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三节课
导读:刚开始领导跟我说负责一个创新组,我的内心是抵触的。但凡设置了创新部或者创新组这样的公司都扶持不出创新产品。但我在创新组工作至今,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建立京东首

QQ截图20160503094516

本文由4月“三次元”京东专场产品分享沙龙上,京东产品经理康崴铃的分享内容整理而成。

“三次元”是三节课旗下的线下分享沙龙,固定在每月第三周的周六下午举行,专注于互联网圈内的“干货”和“社交”。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如果水仅仅是水而已,那么它早就渴死了。”

—— 叙利亚诗人 阿多尼斯

我在京东虚拟商品研发部负责内部创新,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巨头内部创新的红与黑。

刚开始领导跟我说负责一个创新组,我的内心是抵触的。但凡设置了创新部或者创新组这样的公司都扶持不出创新产品。但我在创新组工作至今,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建立京东首个物流节点规划系统,还有京东流量加油站、海待兔、用户育苗圃等等项目,多多少少受到一些认可,今天就跟同学们分享一些经验。

(一)

我自己一开始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其实很犹豫。我没什么经验,也没什么背景知识,我究竟适不适合干这行?后来我进了京东,负责起京东首个物流节点规划系统,这个事情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别看京东物流听起来很高大上、很牛,我们的配送站仓库该放哪儿一开始其实是由领导拍脑袋决定的。比如中关村原来只有一个配送站,领导说一个配送站送不过来需要分成两个站。这两个站到底建在哪里,理论上来说应该通过计算得出来的,需要考虑定单怎么分布,人口怎么分布,等等因素。但站长跟副站长说,我们找一条街,左边的是你的单,右边是我的单。这就比较简单粗暴了。

京东其实有大量而且详细的用户数据可以利用,比如有的用户是上班族白天可能家里没人,有的定单是家电比较贵重需要安装,有的用户是高价值用户等等。我之后做的这个物流节点规划系统,就是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配送站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比如有三个地方的房租可以承受,哪个最好。

这就是一个内部创新的典型例子,它的核心逻辑是:基于你已有的数据和资源进行持续挖掘,把原有的某个核心业务体验点或功能点做到更加极致。

这样的创新,在大公司内部,必然受欢迎。

(二)

大家都很熟悉马斯洛需求分析造型,每款互联网APP都会基于一个用户需求,比如京东和天猫满足的是用户的生理需求;360、百度安全卫士满足的是用户的安全需求;陌陌、微信满足的是用户的社交需求等。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底层上还有一个流量需求,如果没有流量,以上所述可能都是0,这是京东流量加油站的定位——满足互联网时代人性的底层需求

产品经理 京东

为什么加油站能够做起来?为什么用户要来?流量到底值多少钱?

用户对一个东西的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一些非本质的因素。省份、运营商、套餐、活动,都会影响用户对于对流量价格的认知。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仅仅一年前,500M的流量还要卖到70块钱,克强总理讲话以后,流量的价格才慢慢掉了下来。月初满流量的时候,用户感知到的流量可能不怎么值钱,到了月末没有流量的时候,用户心理感知的流量价格会显得更高。场景也会对用户心理感知到的价格有影响。运动场里的矿泉水会比普通的矿泉水更贵,学校门口的烤地瓜也会比普通的烤地瓜更贵。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流量本身也是有一个心理溢价的,用户往往认为它比实际的价值更值钱。

那么,京东流量加油站就可以针对这个做一些促销,比如买东西送红包这件事,既然流量这个红包比钱、京豆、京券更实用,促销作用更好。我们买东西送流量,或者支付时用京东钱包支付给你送流量,还有买赠下单等等都可以做。

有了流量这个礼品,我们还可以激励用户去发生一些特殊的行为,比如下载APP,观看广告,转发朋友圈集赞等等。在竞品分析中我们发现,虽然一点点流量不值几个钱,但是能够让用户产生很强烈的动机,能够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很强的引导性。

产品经理 京东

流量加油站是一个统一管理的平台,一方面我们服务商家,无论是想要攒粉的公众号,还是京东需要促销的商品,还是第三方推广,都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完成。另一方面,用户也获得了流量这个实惠。商家的需求和用户的需求能够互补。所以,这个东西转起来以后,能够成为一个闭环,一个生态圈,这个闭环每个角色都能受益。这是流量加油站的核心。

京东流量加油站之所以能做起来,是因为它既不与京东现有的业务线完全重合——如果那样的话,早就被流量的业务线给合并了——也不天马行空,与京东现有的业务脱离关系——如果那样的话,肯定一开始资源拿不到,直接就死在文档里了。

既不完全重合,又有一定联系,这就是巨头内部创新的另一种理想状态。

(三)

在大公司内部做创新,一个常见的死亡方式就是做一个和公司主营业务完全无关的跨领域创新。其死亡的可能性比在创业公司还高。原因有四:

资源短缺。掌握着研发资源和运营资源的领导,心里都有杆秤。他会想,我把大量的资源投到自己很擅长且目前已经成熟的主营业务上,是可以产生稳定收益的。而把它投到完全不理解不相关的领域,势必会有风险,资源和投入完全不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资源肯定是短缺的。

难以借势。假设京东做了一款跟它的的主营业务完全不相关的线上线下相亲的APP。它上了京东首页的焦点图,称在这个APP上可以找到你的真爱,你觉得你会去下载这个APP吗?你们上京东是来购物的,谁还会想着购物的同时,顺便解决一下单身的问题?消费的目的、用户的需求、整个的场景都不一样,所以哪怕给了你电商的资源,你也不一定能借到相亲的势。

应变缓慢。在我们要跨入的每一个全新领域里,都已经有很多狼性文化的创业公司,他们是抱着一种不做好就会死的态度,干劲非常足。而你不做好公司还会给你发工资,无非绩效打得低一点,你还是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你的干劲,你的应变速度,肯定比人家慢很多。

缺乏基因。阿里做社交做了这么久还没什么起色,这个属于基因的问题。跨领域创新如果不符合公司原本的基因,那么很快就会因为一些新的问题而死掉。

大公司内部创新还有一种常见的死亡方式,就是做完全和主营业务重合的创新。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