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乎新上线的“机构账号”,你知道该怎么运营吗?
企业进来之后虽然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营销内容(毕竟按照知乎的内容呈现逻辑,营销内容也白搭,用户不会买账),但仍会出现一些宣传与公关的信息。那么,知乎的内容边界就会遭到挑战,社区氛围发生变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部分用户流失。 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关系的存在也会对知乎的内容生态带来影响。现在“美团点评技术团队”已经入驻了知乎,那么如果“百度外卖”与“饿了么”进入之后会怎样,假如他们互掐起来以知乎为阵地大打公关仗,这对知乎是好事还是坏事?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企业的员工较多。如果机构账号发布了信息,号召全企业员工来点赞,按照知乎的信息呈现逻辑,这个信息必然会获得较好的曝光与传播。这是否会打破知乎原有的内容格局? 三、知乎对于“机构账号”的运营 因为上面所提到的一些挑战和潜在问题,“机构账号”们的运营和管理对知乎而言一定也是不轻松的。结合公开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知乎对机构账号的具体运营措施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机构账号的进入
这一做法与知乎早期建立社区氛围的手法颇为相似,对机构的进入进行控制来达到机构账号缓慢融入原有社区氛围的目的。 第二,控制内容的数量
从内容控制来看,知乎给出了机构账号多出的权限,类似于一个开有专栏的知乎用户,也是给出权限让机构感受到进驻知乎的价值,这对于鼓励初始用户的进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控制内容的流通与呈现 在知乎的体系中,内容的呈现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回答的内容在问题下的呈现,知乎的规则是:
另一方面是机构账号主动发布的内容呈现,知乎的规则是:
从知乎的规则来看,在内容呈现上并没有给机构账号更多的权限,这是对原有用户与优质用户(开有专栏)的极大尊重。 第四,控制社区互动的权限 知乎的规则如下:
从对机构账号的互动控制上,给出了一些比平常用户稍低的权限,同样体现了对用户的尊重。对于知乎引入正常运营有极大的帮助,比如说不能匿名,可以极大程度杜绝恶意营销与恶意竞争的可能性。 第五,控制机构账号的内容质量 这一点颇为麻烦,也是知乎引入机构账号的最大困难所在。知乎给出的规则是:
从以上一系列规则来看,知乎对机构账号在进入知乎之后的动作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显然是有备而来。这让我们对于“机构账号”的内容质量和对于知乎站内内容生态的冲击影响等,是可以抱有一定信心的。 但在实际运营中,如何吸引机构的入驻,以及是否能够培养和激发起机构们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和动力,也将是推行机构账号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点上,知乎团队后续仍将会受到不小的考验——从人人网以前的“企业主页”的运营管理情况来看,要想做到这一点,难度还是很大的。 就目前来看,吸引机构账号入驻的点还在于知乎本身的优质用户、内容的传播性和知乎站内优质用户们的号召力,这些都植根于知乎的内容生态之中。正如之前三节课发起人Luke在《一篇在知乎被狂赞的文章为何会在今日头条被骂得要死?》一文所说,产品也在挑选用户。知乎的用户可能也决定了这里并不适合所有的机构入驻。 最典型的莫过于:广电总局。 四、一个“机构账号”在知乎上该如何运营 上面我们对知乎机构账号的前后及运营都进行了一些思考和解读,这里我就小小脑洞一下:如果企业准备以机构账号的身份进入知乎,会怎么运营。其它的企业我不清楚,也不便多说,下面我会以三节课为例,来谈谈机构账号在知乎上运营的正确姿势: 第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进入 评估的重要指标是用户群体与三节课用户群体的重合度。三节课的目标用户是0-3岁的互联网运营产品新人。据之前有人(伯乐在线,2015年9月)从知乎上抓取了1008071个用户之后分析得出,知乎上的大部分用户是学生与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人员。以职业来分,最高的是产品经理等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位。 从这两个数据来看,基本可以确定知乎的用户与我们的目标用户较为契合。所以我们会选择进入知乎(其实我们在知乎已经开了专栏,欢迎关注)。 第二步,针对知乎制定自己的内容策略 范围:由于我们的产品定位,我们的运营重点主要在产品与运营的话题之下。 目标:结合自身的内容调性,通过各种手段,使我们的内容更易于被用户消费,然后为自己带来用户转化。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