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文|如何输出一份让团队满意的交互设计交付物
考虑支线流程和异常流程后,合并掉共有的接触点后,我们的流程图就基本成型了。这里就简单放一个概览吧,一个小模块的流程图完成后大概就是这样的。 5线框图篇:逻辑大于形式 线框图是交互设计师主要的交付物,而文档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工具,则因团队和设计师个人的习惯而异。除了国内互联网公司最常见的Axure外,AI、Sketch、InDesign,甚至PPT都可以用来做交互文档。毕竟交互设计的核心永远在逻辑层面,交互文档自然也不会拘泥于表现层面。 5.1 站点地图型 or 流程分解型 作为我个人来说,在实际项目用到的主要是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为了讲述方便,分别简称为“站点地图型”和”流程分解型”。 站点地图型是指按照产品的信息架构,将页面逐一绘制在目录树相应的节点上,使用的设计工具是Axure,最终的输出形式是HTML页面。 流程分解型则是按任务流,将任务拆解为若干个尽可能短小的子流程,将子流程版式相对固定地按顺序画在横向的A4纸上(一般我习惯一张最多排4个页面),工具可以使用Sketch、AI和InDesign中的任一种。 公司项目的具体线框图不方便放,用个人项目的线框图做例子吧。两种方法今年在公司的几个主要项目中都采用过,反响都还不错。 5.1.1 站点地图型(Axure) 优点: 页面带有目录结构,站点地图清晰 页面增删较为方便 可以便捷地制作高保真原型 相比Sketch、AI等可用于视觉设计的软件而言,Axure的功能更为精简,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逻辑层面,而不是视觉层面。 缺点: 缺乏规整的排版布局和明确的阅读顺序,难以对流程跳转关系有全局的认识,下游的UI、开发同学阅读时容易遗漏。 输出HTML以外的其他格式较为困难。 母版、元件功能相比Sketch偏弱。 5.1.2 流程分解型(Sketch/AI/ID) 优点: 1 分解成子流程后,逻辑和跳转关系非常清晰,逐张浏览不会漏掉任何页面和交互说明。 2 Sketch的Symbol功能比Axure的母版功能更强大,可以只修改字段值。这就意味着,Axure中只有文字、样式完全相同的组件才适合做成母版。而Sketch中,只要样式相同,就可以方便地做成文字、内嵌图片都可以单独编辑的Symbol,统一设计、统一修改,这就大大提高了组件化的覆盖范围,和组件使用的便利性。 3 版面范围固定,一切交互说明和流程指向都在一张A4纸的范围内,开发同学不容易看漏。 4 可以很方便地打印成规整的纸质版,用于会议时条理清晰地逐张过稿、记录笔记。 5 交互稿可以提供给下游的UI同学无缝对接。 缺点: 1.修改时排版工作量大:想象一下,在4张摆放整齐、且之间已经拉好流程箭头的页面中间,忽然要插入一个页面时,设计师心里一定是一万头羊驼奔过——不但要重新整理那些可爱的箭头,更意味着最后一个页面要移到下一页。 2.而这样的改动在方案初期和中期实在是太常见了。所以,虽然拆解成若干子流程后,页面的增删并不会引起大面积的排版变动,但在子流程内,还是不可避免会导致这样复杂的重复劳动。因此,更建议这种类型的交互文档用于方案定稿(或至少接近定稿)阶段的输出。 制作可交互的高保真原型没有Axure便捷,需要对接Flinto、Origami Studio等外部软件。 以上两种类型的划分仅供参考,工具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实际项目中根据团队习惯和效率要求,灵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5.2 向优秀的线框图进阶 线框图在完整地紧扣目标、体现流程的基础上,注意下面这些可用性问题,可以帮助自己的线框图更好地向“优秀”进阶。这里在总结时部分参考了鸿影的《交互设计方案衡量标准的五层总结》中提到的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项目经历进行了补充、解释和完善。 1.信息层级简单清晰、密度合理,元素排布符合平台规范和排版习惯 2.建议使用黑白灰单色系(也有深蓝、蓝、浅蓝的做法,同样是单色系,这方面看个人喜好了)以避免色彩对下游UI同学造成先入为主的干扰。 当然,在项目配备的人数较少时有一种例外情况,如果一个项目是同一个人兼做交互和UI,而且方案已经大致确定的话,交互稿中的页面可以考虑同时作为视觉设计的产出物,只要将页面切出来加上标注就可以作为视觉稿使用。这种情况下,交互稿直接按真实的UI规范进行绘制也是可以的。 举个例子: 在办公管理平台APP和光缆巡检平台两个项目中,我同时兼任交互和UI,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根据开发同学习惯,两个项目分别使用站点地图型和流程分解型绘制交互稿,交互稿在基本定稿后就直接在交互稿上按照UI规范进行视觉设计,进而输出视觉稿,都取得了同事和PM不错的反响。 总之,要么就严格按UI规范进行文字和色彩设计,要么就用单色系,不要四不像。 和流程设计中同样的,不在APP内的页面同样不要在线框图中遗漏,容易忘记重要的接触点。 3. 操作控件易于发现和理解,符合用户已有的平台或者竞品使用习惯,有较好的自解释性,避免在成型的规范和习惯上大刀阔斧地发挥创意。跳转形式、手势、操作反馈等交互行为符合平台和产品自有规范,降低用户认知和学习成本。同时,产品内应注意组件的一致性,这点可以通过控件、信息元素的组件化解决(这也是Sketch作为工具最大的优势)。 4. 必要时可以设计引导提示,但不应打断用户。 5. 避免用户的误操作造成较大损失。涉及大段信息的文字、表单输入时提供自动保存功能,在合理的情况下提供撤销和恢复的可能性。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