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别人在跟风营销的时候,你还能再思考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6-09-09 22:19:35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李叫兽
导读:如果你停下来去思考下“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想更多的答案应该是“因为大家都在这样做”……

然后我就想,如果是张小龙或者乔布斯看到这样的数据,他们会怎么想?

别人在跟风营销的时候,你还能再思考些什么?

他们肯定不会直接模仿数据本身,而是去分析用户之所以这么想的原因。

后来我才发现,学员觉得字数多,并不是因为字数本身,而是因为我们错误定义了用户的需求(不应该让他们在工作之前临时看)。

现在我们每天都面临海量的数据,也需要做大量的决策,但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数据本身当成了答案。

这相当于把别人的结果,直接复制到你的结论里,而不是把数据当成参考,自己独立作出判断。

所以我们充斥着这样的所谓调查:

  • 不知道哪个slogan比较好,于是把10个slogan发到用户群里,问大家更喜欢哪个,然后选择。

(嗯,所以留下的都是富有诗意的slogan,而不是像当年的“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样充满策略性的slogan)

  • 公司新投资了10个新产品,不知道应该给哪个追加投资,于是看业务的增长率,选择最高增长最盈利的。

(嗯,所以柯达肯定会砍掉数码相机业务,因为破坏式创新在初期增长率肯定低而且盈利能力也不好)

  •  不知道产品如何改进,所以直接问用户:你觉得产品应该如何改进?

 (嗯,2007年优势麦肯做过一个调查,发达国家的人大多不能接受整合型产品,结论是iPhone会在发达国家失败)

而真正有洞见的人,不会在不了解数据产生原因的情况下,直接把数据当成答案。他们会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数据”的原因,把数据本身当成现象,然后通过间接的推断,得出自己的答案。

比如克莱斯勒公司之前在美国做调查,问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汽车,得到的答案都是“更豪华的”、“发动机更好的”、“最好能更省油”之类的。

但在采用这样的数据之前,不得不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消费者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其实只要了解过认知心理学,都知道人其实无法直接了解自己的欲望,在“回答问题”的理智模式之下,人会回答看起来最合理的答案,而不是真实的原因。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某款车,所有人都能说出来发动机好,但是大家可能不会意识到受到了车旁边的车模的影响)

后来,克莱斯勒公司换了方法,寻找消费者对吉普车最初的记忆,发现很多人联想到了“去户外的开阔地”、“西部牛仔的自由”等,最终发现美国消费者对吉普车有着跟“马”类似的联想。

然后在新的车型中,通过把车的前灯变成圆的等方式,让车更加像马,最终销量显著增加。

别人在跟风营销的时候,你还能再思考些什么?

但是如果直接看数据,没有人会建议“我想要一个像马”的车。

说到这里就有人问了:那为什么有人能够从数据中得到有效结论,而有人就不得不直接把数据当做结果呢?

我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不了解一个事物的“微观原因”。

比如,一个强调“便捷”的水果送到家的平台,在某次投放中,发现在分众电梯媒体的整体转化效果,好于户外广告的效果,那应该怎么得出有效结论呢?

如果直接宏观判断数据,最能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分众渠道更好”。但此时的你对两者的判断实际上并不清楚。

而如果想要得到更有效的答案,就不得不了解消费者决策的“微观原因”,看消费者在分众以及在户外,是如何被影响的。

比如分众海报在电梯的封闭空间中,距离人很近,相当于拉近了“心理距离”,而人在面临“近心理距离”的时候,对成本类信息(比如省不省力、省不省钱等)更加敏感,本身就更有可能消费以“便捷”作为主打的这个产品。

而户外在开放和远距离空间中,相当于拉远了“心理距离”,此时人对收益类信息(比如额外的功能和价值)更加敏感(所以你看到奢侈品以远距离的户外广告为主),这可能就不那么适合强调“便捷到家”的产品。

别人在跟风营销的时候,你还能再思考些什么?

再比如还需要分析消费者的浏览时间、浏览重复次数、浏览时的心理状态等对消费的影响,最终才能发现更好的结论。

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微观分析”,只有一个大体的宏观数据,大部分情况下能做的,也只有“照搬数据的结论”了。

在很多情况下,有没有对“微观”进行分析,对结论和做法的影响非常之大,也直接决定了我们是直接模仿照搬数据的结论,还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做洞察。

比如当年的孕妇生孩子后经常得一种叫做“产褥热”的疾病,死亡率很高。一个医生在对比各种医院的数据后,发现当时他们市的“二院”产褥热发病率很低。

综合对比两个医院的差异,发现最大的差异就是:二院更多使用助产婆接生,其他医院则基本上是医学院的学生。

这个时候你会做什么决策呢?

我想大部分人会认为解决方案很明显:一定是医学院学生经验不足导致孕妇发病,所以应该颁布法令规定医院都要用助产婆。

如果产生了这种思维,就是明显的:没有做微观分析,只通过宏观的数据观察就得到了结论。

医学院学生为什么会导致孕妇发病?你真的了解作用机理吗?

直到后来,这位医生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医学院学生经常兼任解剖尸体的任务,而他们解剖尸体后直接不洗手就赶着去接生,导致尸体的病菌感染了产妇。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