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人必看:4万字深度分析,二手实物电商的产品之道
此时,同城转运与上门配送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将帮买卖双方的物流工作承接下来,买卖方双方只需发货与签收,中间转运工作交由平台完成。 事实上,转转在近期的更新中也正式加入了58同城速运的功能。卖家在发布二手商品信息时,如果选择的类目符合系统要求,会弹出58转运的提示信息。目前该项功能是采用付费的形式,且是线下收费。因为笔者未有体验到该功能,收费情况不得而知。 不过按照目前主流快递公司的收费标准,深圳同城寄送30-40kg左右的大件,费用50至90元左右,价格还是相对较高。总结来说,平台提供同城物流的功能虽然有助于提升大件二手的购物体验,但是如果物流费用难以压低,恐怕会影响该功能的实际效果。
正如前文提到,二手闲置物品的定价与新旧程度描述是较主观的行为,因为二手商品的新旧程度是一个相对主观的判断过程,这导致了二手商品往往是非标品。这个问题在C2C模式的二手交易中显得尤为突出,仅仅依靠几句话描述和几张配图(C类用户上传的商品图片往往受限于其摄影技术而质量不高)而进行交易行为,这导致C2C二手交易中往往出现反复磋商的情况(非恶意出价),买家收货后也容易出现退货等交易纠纷。 卖家的二手商品处理效率不高,买家的购物体验也必须谨小慎微,这种体验是比较糟糕的。这时候需要一个有专业的定价能力与足够威望的“中间人”作二手交易的信任背书与“桥梁”,来促成“小心翼翼”的买卖双方。 目前的二手实物电商平台上也已经有出现一些掺杂着“B类用户”的交易模式,如上文提到的C2B2C与寄卖模式。这些模式中,无不借助了B类用户或平台的资源,对二手商品进行“标准化”的处理,给出一个合理的“新旧程度”判定,从而进行合理定价,维持二手交易市场的正常价格秩序。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将非标的二手商品变为相对标准的二手商品,需要B类中间商有足够的“资质”与把控能力。而且理论上,只适合且只能在某些品类的二手商品中进行,例如:奢侈品、数码3C、文玩珠宝等,这又是和品类特性息息相关:用户对这些品类的质量敏感度较高,而且这些品类的商品价格往往较高,存在诸多水分,客观存在这种标准化处理的需求。 4.2 1+1>2:整合与上下游合作如前文所说,目前的二手实物电商平台主要业务模式还是:C2C。但现实情况是:二手交易的真正普及与用户习惯培养还有待推进;线上二手交易的覆盖度与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交易占比主要集中在少数早已有二手买卖传统的品类上。 另一方面,无论是传统的线下旧物回收商还是垂直论坛社区,都早有涉足二手交易、二手回收的业务;。将两者整合,打通二手交易的上下游产业链,或许对促进二手闲置物品快速转卖、二手闲置放心购入有一定效果。 说白了,二手实物电商平台(非自营回收/售卖二手)还是做流量买卖(将流量采买回来后转卖给“卖家们”):
纯C2C平台,产品形态相对简单、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相反,C2B2C,因为可能涉及复杂的传统回收/处理产业链整合,简单做则难做好,做得好就不简单。在此,笔者认为二手实物电商平台与传统二手业务的打通与合作,应分两步来探讨: 传统二手回收/处理有哪些典型业务形态以及其特点? 线下二手回收/处理业务出现有多久了?从笔者小学时候玩过的旧杂志报纸回收开始算起,少说也十几、二十年了。回收商收回废旧物之后,先进行分类筛选打包等初步处理,加价后分别转卖给相应二手处理商赚取中间差价。最常见的大概是瓶瓶罐罐、纸类制品、旧衣旧物、金属器件等。别小看,这种简陋粗暴的旧物回收,做得好的回收商月收上万也不是问题。 但是这种业务形态的体验痛点也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