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互联网家装的平台模式真要死了吗?
单纯的装修撮合已没意义房天下装修业务转型的直接原因来自于财报压力,2015全年财报显示搜房网净亏损为3880万美元,约合2.54亿人民币。按其说法转型做开放平台也是有优势的,比如:资金监管、工地监管、互动APP、有自营经验、落地的标准化输出等。 如果从自身优势来看,转型做开放平台也是符合其发展诉求的:666套餐利润低,家装业务不赚钱,还存在投诉、延期、供应链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愈发导致成本升高;且丢掉了以前的家装公司这块的广告营收,以前东易一个分公司一年广告费几十万,这算下来广告就有几个亿的收入。家装亏损,现在广告业务也丢了;另外需要用户量和数据规模,将流量最大化变现。所以说房天下转型符合自身利益,但盈利模式得改改,不要卖信息,这种派单方式的转化率太低了,而且质量不高。 而新美大试图通过点评切入家装,如果是货真价实的消费评论,肯定会让用户崩溃的,都做成了那个死样子,全都被吐槽,全都是不爽,被骂“王八蛋”,你让用户怎么选? 不过这说明了,互联网家装不是流量问题,也不是流量属性的问题,更不是订单量问题,而是落地服务和供应链的问题,关注过程才可能有个好结果。只是导流,定会带来口碑上的负面效应,装修公司施工肯定会出问题,回头还是会怪到平台方身上。 好比约炮的人给微信交钱,然后导致约炮被骗,微信要不要负责?最起码用户是那么理解的,就算你从法律层面可以规避风险,也会惹得一身骚。 装修撮合平台的用户价值平台模式连接着两种用户:商户(B端或服务方)和用户,最重要的就是满足两者用户的需求,并解决双方的痛点。 由于家装链条太长,信息过大,用户不懂装修,陌生消费,使得装修公司、工长、设计师及建材家具商等信息撮合交易的平台模式诞生,也就是常说的中介模式,一定程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实,平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门户思维,假定用户不爱东奔西走,偏爱一站式购齐家装所需。企业做为一个召集者,主攻方向在用户流量、用户交互及交易与监管等几个环节。 那么按家居建材O2O平台的属性可以分为四类:
另外,你会发现做撮合平台都是比较早期的选择,因为那时聚合用户和流量相对容易,市场也好做。业内人士曾说“05年创业的时候,整个行业其实是非常兴旺的,一下子拓展了很多新的角色出来,它们效率都不高,但都很挣钱。因为这个行业的需求大于供给。那个年代,去买一个科勒都是排队的,生意非常好。” 这种装修平台模式可以给用户提供几个价值:
装修撮合平台的窘境平台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撮合交易,虽然成单率可能很低,但由于用户规模足够大,成单规模也不小。而装修成败的关键在于落地服务,作为主要承担交易撮合的平台方,介入装修工程管控绝非易事。 另外,平台的局限性还在于只是一个聚合流量的消费渠道,如果施工环节出问题,用户会迁怒于网站,而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因为平台对企业的控制力有限。事实上,平台的控制力直接决定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平台更容易受到行业大环境的冲击随着房地产增速放缓及房价增长乏力,过去十来年爆发式增长的房地产市场一去不复返,新增购房用户增长下滑,直接影响到了家装行业的发展。很多传统家装企业都面临生存的压力,而这些撮合平台还只是作为信息中介,切入市场不深,对家装线下产业链渗透不够,那么产生的附加值自然很低,很容易受到家装行业整体放缓的冲击,以及市场扩张的瓶颈也会明显。 业主选择的困惑还存在(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