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止是一辆自行车,它是商业的回归,中国的回归
已试过多次联系!未果!没办法,早上出小区看到车还在,但是依然锁不上!情急之下将车停进小区保安门口代为看管!!!车丢了怎么办?!(说是丢失要赔偿!)目前离故障上报为止已过去12小时!没有任何人与我联取得系!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失望! 找不到车,软件耗电量大,车子本身骑行体验太差,智能锁失效,客服宕机,押金不能退,信用问题,还出现了共享车私有,有人将车停到了地下车库,或者自家院子里,甚至闹出了阳台抛车这样的幺蛾子。 ofo小黄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上私锁、污损车牌、拆掉原有的智能锁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既让刚刚开始的创业公司损失巨大,也给用户留下了糟糕的体验和印象。留不住用户的公司自然是死路一条。 对于比较严重的信用问题,为了督促改正不文明停车行为,摩拜单车设置了举报功能,一旦用户违规停车被举报,将被扣除信用分,用户的初始信用分是100分,一旦信用分低于80分,租金会提高至每小时5元。举报方式是,“下家”除了扫二维码,还可以手动输入预约时显示的车牌号,提交给后台。另外,通过邀请好友、租车、举报等方式,也可以为自己的信用加分。 针对单车不好骑的硬伤,摩拜回应,下一代单车会升级,比如增加座位调节功能等等。 共享自行车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在用户体验至上的今天,产品升级之路漫长而艰辛。 不算困难,却绝对避不开的问题二:需要政府参与进来的社会变革 滴滴创办之初,政府是一种抵触的态度,之后变为接纳和监管。但是摩拜在一开始就是被政府支持和接纳的状态,上海市政甚至在地铁站附近为摩拜提供免费的停车区域;而ofo小黄车进驻校园速度之快,也看得出得到了校方的肯定。 城市发展至今,机动车道不断扩建,20年前宽阔的自行车道已被挤压得无处生还。但是这两年随着人们环境危机意识加强,绿色出行观念的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也势在必行。以北京为例,北京最新出台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引导自行车回归城市,到2020年,五环内治理完善、形成连续成网的3200公里自行车道路。“3200公里是什么概念呢?文件中提到的五环全长99公里,3200公里等于绕五环32圈,几乎覆盖整个市区。自行车的回归,正是时候。 态度上得到了肯定,前方正亮着希望的灯塔,但是现实执行过程依然困难重重。据摩拜官微用户反映,自己将车停到了白线内,但是因为摩拜单车属于公共单车不收费,因此看管自行车的管理员会将车搬到其他地方,增加了找车难度。撇开车辆定位不适用的技术问题不谈(这个问题当归入上一个困难),无处停车的尴尬,牵扯的是整个城市建设的规划改造,和人们规范停车意识的教育。共享自行车,如果没有政府的联动支持,如何从概念变为现实? 困难三:精细化布点 有人说,共享自行车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之间的复制性非常强。邦哥不这么看。虽然中国各个地方的城市建设同质化严重,但是各城市、学校的文化特征、生活习惯和地貌特征都不一样,包括具体到每一个城市的内部,哪些区域需要自行车,需要多少辆,是否有停车场地,都是需要精细化运营的工作。 关于城市气候对共享单车的影响,邦哥试举一例。2013年纽约市推出了一项由花旗银行赞助的自行车分享的项目“花旗单车”,该项目为统一的蓝色的自行车,主要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运营,推出后大约有10万纽约人和该项目签约。但在飓风桑迪的破坏下,纽约市内的花旗单车和车站受损严重,项目运营商也因此欠下了百万美元的债务。另一方面,该项目的软件服务公司Bixi遭遇财务危机,也影响了单车的软件支付功能。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地形多样的国家,北方有地滑冻手的冬天,东南有飓风慰问的夏天,西南有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山城。前几日邦哥从自己母校的官微看到了小黄车的广告,要知道邦哥的母校可是在桂子山上,仍记得当年上课路上的“翻山越岭”,校内配有校车,却鲜有人骑自行车。为了抢占市场,ofo把车铺进全国高校的速度令人惊叹,但是否在城市、高校选择和车子的数量设定上有精细化研究的配合,邦哥还不得而知。 不算困难,我们聊一聊盈利 网上有人给摩拜单车算过一笔账:6000块钱的一辆车如果想要在4年报废之前赚回成本,每年就要净收入1500元;除去每年下雨下雪和其他不适宜骑行的天气,最多只有300天的有效时间,那么一天就要赚5元,使用时间在3小时左右,骑行次数5次;若按照北京原有的公共自行车5万辆每日平均骑行30万次来看,摩拜单车要赚回成本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事。 这样算来,看起来还不错。 但邦哥对此不以为然。 租金收入当然是共享自行车的盈利来源之一,但绝不止这样。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