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宝:8年坐拥7亿用户,一家创业公司的得失与纠结
放弃圈地收钱 事实上,触宝当年看中的授权费,在不到两年时间就被触宝取消了。授权费并没有看上去这么美。王佳梁把它形容为“圈地收钱”,它需要靠大量的专利保护自己,然后不停地向对手发起诉讼,“有点像变相讹诈的感觉”。 更为重要的是,专利授权阻碍了触宝进一步壮大。 手机厂商都是定制的产品,需要触宝单独为各家提供技术支持。而厂商的出货周期漫长,基本上全年都在忙活。王佳梁算过一笔账,加上各种专利和人工成本,“相当于我是给他(厂商)打工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 这是toB生意的通病,起步容易,但做不快,也不易做大。饿了么投资人朱啸虎也曾表达过toB生意难做的观点:toB的企业就一年涨个两三倍,已经很好了,它就保持这样的数据,很稳定。所以toB的企业就不要有爆发的幻想,如果有爆发的幻想肯定会失望,就这样很稳定的增长,然后把这些企业服务好,把员工培训好,这就是企业服务的本质。 另外一个让触宝最终放弃预装的原因是,按台付费的预装模式打消了厂商的积极性。从成本考虑,厂商并不愿把所有机型装上付费的输入法,而是更多装在中高端机型。最终的结果是,触宝输入法的普及度和用户数将越来越低。 而导火索则来自美国的竞争对手——Nuance,它凭借与苹果手机的合作,成长为全球输入法的霸主。 触宝与Nuance的矛盾由来已久,真正爆发是在2012年触宝与高通的合作,原本Nuance给高通的报价是300万美金,而触宝报出的价格只有一半。 2012年圣诞节前夕,王佳梁收到了来自美国的传票。 这给他们带来了麻烦。此时的触宝获得了高通的大额订单,B轮1000万美元融资也已到账,前景璀璨。只是没想到,钱刚打过来,一个月后触宝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Nuance要告他们,原因是专利侵权。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