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网络游戏 > 网页游戏 > 正文

从游戏评分到公共决策: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22 23:44:37 所属栏目:网页游戏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理论很复杂,但是跟现实世界相比,模型永远是简单的多。 声明: 本文不可避免的会涉及一些数学内容,但引入这些内容是为了证明结论,也就是说能够看懂这些证明自然是好的,但是看不懂也影响不大,笔者会在文字部分有较多的阐述。 关于效率和公平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从游戏评分到公共决策: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理论很复杂,但是跟现实世界相比,模型永远是简单的多。

  声明:

  本文不可避免的会涉及一些数学内容,但引入这些内容是为了证明结论,也就是说能够看懂这些证明自然是好的,但是看不懂也影响不大,笔者会在文字部分有较多的阐述。

  关于效率和公平是两个问题,并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内容,因此笔者会分开进行分析,先谈效率有关的部分,再讨论公平的部分。

  本文会有不少的学术内容,但并不是一篇学术性文章,仍然会充满不少有笔者个人喜好的内容和表述方式。

从游戏评分到公共决策: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把钱和权都交给政府,就如同把威士忌酒和车钥匙都交给小孩子一样”,这句话出自哈维·S·罗森之口,基本每个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市场失灵这个名词。的确,尽管市场有时不尽人意,但事实上公共机制失灵也很常见,了解了其决策的形成机制和主体行为之后我们会有更深的认识。

  不过已经0202年了,总是有人动不动地就在对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一定要给凯恩斯、马克思和哈耶克分个高低,脚踩马歇尔,拳打萨缪尔森,要给诺贝尔经济学奖论论资历,连《国富论》和《资本论》都不一定看过的人聊这些,还挺嗨,给爷整乐了。

从游戏评分到公共决策: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事实上从经济学建立之初,即在亚当·斯密之前的重商主义就已经开始研究政府财政决策方面的问题了。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及之后由于“滞胀”现象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发生了较大变革,原来在战后占据主流的凯恩斯主义立不住脚了,许多新的理论学派就站起来了,而公共选择学派也是其中一支。

  说起公共选择学派就先要提到芝加哥学派了。

  在多数人心中,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可能是哈佛,是普林斯顿,是麻省理工,但在学社会科学的人心里,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无疑是芝加哥大学,因为这个大学诞生的学者真是太牛逼了。

  一拨学社会科学的人谈到芝加哥学派可能都会流露出一种“你懂的”这样的眼光,但他们心中想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几批人,因为仅就社会科学领域,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都有芝加哥学派,而且影响都很大。斯蒂格勒和科斯是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大佬,而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用脚投票”的提出者)正是师从于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奈特。

从游戏评分到公共决策: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上述这些学者都拿过诺贝尔经济学奖

  所谓公共选择是指投票者以政治选票的方式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决策的过程,即投票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而公共选择学派就是以经济学理论对这类问题做研究。

  在传统政治经济理论中,个人在经济市场中是利己的,而在政治市场中是利他的,公共选择理论则不这样认为。在经济学家看来,无论是配置私人产品,还是配置公共产品,参与者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追逐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个人不会因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做决策,经济市场中的供求力量在政治市场中同样会发挥相互作用。

  不难发现在公共选择这一过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个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和如何评价的问题,这被称为偏好显示问题;另一个是当不同成员存在不同观点时,如何在这些观点中做取舍并形成最终决定的问题,这被称为偏好加总问题。

  在既有研究中,偏好加总问题的研究成果要明显多于、优于偏好显示问题,这并不是说偏好显示问题不重要,事实上这非常重要,如果有哪个学者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他应该拿一切诺贝尔学奖,因为这个问题太困难了,研究也就很有难度了。

  一般,人对私人产品的偏好显示很简单,只要买和不买就可以了,但投票可就不是这么有效的的办法了,投票能反映的偏好信息是相当有限的。若仅从经济收益和游玩人数上就能评价游戏的高低,那么全世界最好的游戏一定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或者《刺激战场》之类的,但显然即便是这些游戏的受众都不会认为这些游戏会是世界上最好的游戏,更何况我们在公共决策领域往往采用代议制,那么个人的态度表达就更不充分了。

  何况即便人们有机会充分表达自身偏好,你又如何保证偏好的表示是真实的?

  当备选的方案越多,人们充分了解选择的信息成本就越大,自然就越不愿意了解;投票人总数越多,单个人也就越不重要,积极性也会下降,这都能导致偏好显示的不真实。

从游戏评分到公共决策: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看10个都费劲,还让我看后90个,你在想p吃,瞎选吧”这种情况很常见

  再者,如果人们显示自己的评价本身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人们自然要考虑是否隐瞒或宣传自己的选择,这都会影响自身的偏好显示。最极端的就是人们对产品的评价会直接成为人们所要承担该产品的成本本身,比如好评发个红包之类的,政治领域这种选择往往可能人命关天了。

  再次,如果人们认为采取某种投票策略有利于自己想要的结果,人们也很有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偏好。

  最后,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存在利益集团的存在,而个人与利益集团本身之间是不对称、不平衡的,此外组织与组织内部人员,比如政府与官员,都有可能影响个人的偏好显示。

  当然,如果涉及语言学和符号学问题,那么偏好显示问题就成了所有学者的噩梦。

从游戏评分到公共决策: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小火鸡,听说你能找到北嗷,让我康康” “维哥,不要啊”

  相比较偏好显示问题,偏好加总问题显然更容易量化,做研究也就更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君主专制是不存在偏好加总问题的,因为当个人决策可以强迫社会公众服从,那也就不存在现代民主社会下的公共选择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偏好加总问题了。

  本文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偏好加总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各种投票原则与背后的机制,在此之前,我还要再次提到一个与偏好相关的概念——效用。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