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简书运营总编:简书的产品及社群运营策略详解

发布时间:2016-03-26 21:06:38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鸟哥笔记
导读:大家好,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简书,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简书?非常开心听到有人讲天天都在用。那很好,可能还有少部分没有用过或者不知道的,我稍微介绍一下。简书是一个阅读

大家好,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简书,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简书?非常开心听到有人讲天天都在用。那很好,可能还有少部分没有用过或者不知道的,我稍微介绍一下。简书是一个阅读和写作的一个应用,最早我们推出它的时候是一个网站,我们最早是把它作为一个在线markdown,写作的工具,因为整个中国互联网没有,其实在西方的网站里面做这个的非常多,但是中文世界没有人做markdown写作。

我们最早是把它作为一个在线的markdown的笔记本,后来发现很多人写的东西非常好,然后我们觉得也可以开放一个把你写的文章分享出来的这样一个功能。所以后来就形成了一个社区。这样一个社区就是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文章,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人在上面写,然后就形成了一种简书的气质。

我们现在遇到别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投资人,他们对简书的基本的印象就是觉得简书是一个小而美的社区。当然我们现在也在逐步的长大,最早简书就是在这里(创智天地),2013、2014,一直2014年的7月份才从这里的众创空间搬到了静安寺那边。所以今天回到这里,我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非常开心,见到这么多的朋友。我讲一下我们简书如何形成现在的这样一种社区文化和气质。

简书运营总编:简书的产品及社群运营策略详解

这是简书的主页,这是我们的网页版。我不得不说我们简书在移动端的发力有点晚,我们一直2014年的10月份才推出了我们正式的iOS的app,随后推出了安卓版。网页版的设计风格基本上是这样,左边的图是随机的,右边是文章的列表。你基本上可以看到有一些脑洞大开的文章,也有一些干货类的,例如怎样才能让自己说话很幽默这样的文章。

简书运营总编:简书的产品及社群运营策略详解

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户产生的,我们简书团队基本上是不产生任何内容的。下面是我们的app的界面,基本上也是一个比较干净比较整洁的风格。基本上我们的设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刚才大家也听到友盟的分享,业内4:2:1,就是日活,次日留存、次周留存跟次月留存4:2:1的比例,我们的iOS的留存是远大于业内标准的。

简书运营总编:简书的产品及社群运营策略详解

在开始我的演讲之前,想先讲一下国外的一些社交网络,基本上我们把简书也定义成为一个社交网络。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你基本上做任何东西,包括你做高德地图,可能都离不开社交。这跟十多年以前是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因为我本人是web2.0最早的一批体验者。我记得2004年的时候,google推出gmail,那个时候是邀请制的,是第一次推出1G的邮箱空间,非常的抢手。当时大家根本没有途径去得到这样一个邀请,但当时我们有一个很小的窍门,当时google有开展别的项目,其中一个项目也是社交网络,第二行中间那个,这个是google在2004年推出的一个社交网络。这也是邀请制的,因为一开始它跟facebook一样,你要加入的时候必须要邀请,facebook还要严一点,facebook是你要有学校的邮箱,就是.edu的那种。

但是我刚好是这个社交网络的一个成员,就可以邀请别人进入了。当时那个网络上有一个叫gmailswap,就是你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如说一张明信片或者一本书,来换一个gmail的邀请。后来我就用了这个社交网络的申请换到了gmail。所以我的gmail的名字是非常短的,liumiao@gmail.com。每次我跟别人报我的邮箱的时候,我说liumiao@,他说后面没有数字吗?没有,其实这就是注册比较早的一个。

简书运营总编:简书的产品及社群运营策略详解

我们看一下,这个是当年那个年代,大概十几年前的一些最早的社交网络的雏形,上面的是相对比较早,下面像twitter是2006年末到2007年,这些基本上我都用过。像MySpace,它的风格是比较粗糙的,一直要刷的那种感觉。

其实后来我们看到Facebook用的这种模式,可以看到我的朋友,我可以看到你的朋友,你的朋友的朋友,这样一种模式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就是全世界所有的人,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连接不超过六度,你跟奥巴马或者你跟习大大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认识这个人,都不超过六度。

当时出了很多网络,最早的叫Friendster,还有后来这些,都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他们觉得人与人之间可以无限的拓展你的链接。但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是不大靠谱的,因为一般来说考虑超过两度以后,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基本上这个连接就非常弱了,不可能给你提供任何的背书。

但是为什么这些产品,都没有做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大家是纯粹为了社交去做社交,没有一个别的点来支撑这个社交。

因为我不可能说跟在座的各位,如果我们不是因为这个SmallTalk的活动,我不可能直接跟你去讲这个东西,或者说我直接就跟你开始社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话题,像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我来做一个分享,关于运营的一个分享。那之前的那些产品,是纯粹为了社交而社交。

比如说我就是要邀请我的朋友,当然我的朋友肯定会问我你邀请我来干嘛?我不知道,我只是说这是一个新型的网络,你可以用这个六度分割理论。但是这个理论这样一个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后来Facebook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首先它是基于一个同校的关系,比如说你也用哈佛的.edu的注册,我们都用复旦的邮箱来注册,那所有复旦的就连接在一起。这样的情况下就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约炮约饭或者是一起看电影什么的,是有这样一个内生的需求。

之前的那些产品,像这个『HiFive』,它从美国推出以后,后来就失控了。你上去以后会发现,全都是拉丁美洲的用户在用,全都是用葡萄牙语或者是西班牙语。这很奇怪,『Friendster』这里面列的,它也是美国的网站,但是推出以后都是马来西亚人在用。『Allcut』更怪,虽然是美国的网站,但其实更多的是伊朗或者中东那边的人在用。

所有的这些,社交网络有这样一个趋势,一旦是这一帮人在用,可能就会滚雪球一样的越滚越大,造成后来很多人进去以后发现我根本看不懂里面是什么东西,全都是一些我不懂的语言。后来到Facebook终于把这个问题改变了,因为Facebook从一开始是控制得非常严格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用国内的,那个时候只能用美国的.edu的邮箱来注册,现在facebook肯定是放开了,但是在一开始控制得非常严格。到后来我们注册也是没有办法注册,这就是Facebook所做的。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